|
2019-05-10 來源:中國石化報 |
![]() |
![]() |
石化新聞![]() |
精心呵護讓設備歡暢運轉 ——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、齊魯石化首席技師李震 圖為李震和同事一起清理裂解爐側壁火嘴。 樊金英 攝 ? “經過搶修,擠壓造粒機減速箱振動值恢復正常,一次開車成功。”4月27日,記者見到李震時,他剛從聚丙烯裝置現場回來。 李震是齊魯石化首席技師、生產運行維護中心烯烴機修車間技術主管。參加工作25年來,他始終堅守檢修一線,精心呵護各類機泵。在他心中,設備歡暢運轉的聲音,是世間最美的音符。 有事沒事愛跑現場,摸清近400臺機泵的脾性 五一假期前,乙烯裝置幾臺重點機組照例吃上“小灶”。李震和師傅孫建國在每天兩次巡檢基礎上,對重點機組進行特護,開展預知維修,確保裝置安穩運行。 肯學、肯干、肯吃苦、肯動腦筋。在孫建國眼里,這個徒弟渾身充滿正能量。 孫建國告訴李震,要維護好設備,必須先熟悉每一臺設備的性格脾氣。只有這樣,出了問題才能對癥下藥。為了熟悉設備,李震天天跑現場,跟著師傅如饑似渴地學習。 檢修期間,30萬噸/年乙烯開工鍋爐發電透平機組設備全部被打開,并進行國產化備件替換。面對難得的學習機會,李震天天黏在師傅身邊。師徒倆一問一答,現場教學,成為檢修現場一道風景線。有時李震對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,有時師傅都被問住了。大家開玩笑地說他有“強迫癥”。 通過多次檢修歷練及公司技術比武、崗位培訓,乙烯裝置近400臺機泵的性格脾氣,李震都熟記于心、了如指掌。 積累了豐富檢維修經驗的李震,成長為大機組維護行業的專家、集團公司機泵檢修專業考評員,先后完成重點機組檢修和改造8項,編制乙烯裝置重點機組標準程序指導書36項。 在乙烯動力站發電機組檢修改造中,李震帶領團隊成員,克服技術資料匱乏、油動缸連接錯位等困難,歷時10個月,將停用近15年的設備重新啟用,年增效3000萬元。 遇到問題像魔怔了一樣,就想著把設備早點修好 “聽著機器歡暢運轉的聲音,立刻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。”5月5日節后上班第一天,李震早早來到現場,查看GB1201壓縮機組工作情況。 裂解氣GB1201壓縮機組是乙烯裝置的心臟,投運后出現前軸封漏氣現象,曾兩次造成非計劃停車,制約著裝置長周期運行。由于機組采用的是國外技術,投運20年來,檢修工作全部外委完成。 在2017年大檢修中,齊魯石化對李震委以重任,讓他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GB1201壓縮機組首次自主檢修任務。這次檢修,也是設備投用20年來難度最大的一次。 從過去看著別人干、到現在帶著別人干,李震深感責任重大。他提前動手,做足檢修前的功課,想方設法查找資料、預判故障并制定解決預案,認真核實每一個環節,生怕出現什么遺漏。 “那時就像魔怔了一樣,晚上經常失眠,想問題到底出在哪里,就想著把設備趕緊修好。”李震回憶道。 圍繞解決前軸封漏氣頑疾,不服輸的李震和團隊成員加班加點,連續鏖戰22天,先后發現并解決了前軸承箱異常間隙、汽封安裝錯誤等7處重大隱患,提前3天完成全部檢修任務,并一次開車成功。2018年,齊魯石化乙烯裝置平均小時產量提高到99.15噸,創歷史最高紀錄。 影響裝置長周期運行的頑疾被消除,李震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。他在檢修中展示出的創新能力和操作技能,令提供技術支持的日本專家豎起大拇指。 全國大賽獲得冠軍,被稱贊“不愧是央企培養的工匠” 2018年10月,在第10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上,李震與全國22省市的近百名選手同臺競技,獲得機修鉗工賽項第一名。 成績背后,是數不清的付出和汗水。 從接到參賽通知的第一天起,李震便開始了緊張而艱苦的備賽。上午進行銼配件練習,下午練習CAD制圖和機泵維修操作,晚上回家學習理論知識,周而復始,直到比賽結束。“比賽結束后很長一段時間,生物鐘還停留在凌晨4點起床狀態。”李震說。 此次大賽,銼配件考核標準公差為0.03毫米,相當于頭發絲一半的厚度。憑借扎實功底,他將銼配件公差控制在0.01毫米以內,拿到銼配件項目全場最高分。他還把多年養成的文明施工、標準化作業習慣帶到賽場,得到大賽組織單位、裁判員和參賽選手的一致好評。大賽組委會副主任、山東化工技師學院副院長蘇軍生說:“李震不愧是央企培養出來的工匠。希望他能把多級泵檢修標準程序留給學校,供今后教學和比賽參考。” “干一行要愛一行,鉆一行要精一行。既然選擇了維修專業,我會一直踏踏實實干好。”從學習“強迫癥”,到裝置“守護神”,李震的成長軌跡時刻詮釋著工匠精神。(劉芳芳) |